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综艺版解忧杂货店收官,从生活琐碎中感受温暖,获取力量
《有话非要说》温情收官,从生活琐碎中感受温暖,获取力量
有这样一档被称作“综艺版解忧杂货店”的节目,给了很多烦恼中人一段暖心的陪伴。它就是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
作为一档定位为解忧类的,《有话非要说》却没有延续以往许多同类型节目“鸡飞狗跳”、刻意制造“看点”的套路,而是凭借幽默与温情深深地俘获了人心。它就像《解忧杂货店》中那位可敬的浪矢先生一样,总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用心倾听每一位困惑者的烦恼,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深层次的沟通解开人们的心结。当你对人生感到困顿无力的时候,它总会告诉你,你并没有被时代抛弃,还有很多人正面临着和你相似的问题,而且没有什么烦恼是不能解决的。
上周六晚,《有话非要说》温情收官,从寒风呼啸到春暖花开,《有话非要说》带着它独特的暖心氛围,陪伴很多人从纠结走向通达,凭借强大的治愈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收获了收视上的成功。
综艺外壳嵌入“解忧杂货店”
实现温情式综艺的平等交流
日本作家东野奎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为充满忧愁的现代人构建了一个温暖的都市传说。在故事里,困惑者只需将烦恼写在信上,丢进店铺的牛奶箱里,隔天就可以得到回复。《解忧杂货店》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中,很多感到困顿、迷茫的普通人也期待着能有一个像“解忧杂货店”一样的地方,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将这个美好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烦恼多如牛毛,解忧独此一家”,自1月6日开播以来,《有话非要说》接到了不少烦恼者的来信,节目组精心遴选了24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以轻松、亲切的风格,亲和舒缓的节奏,展示出一个个普通家庭在温暖的交流中化解烦恼,弥平裂痕,收获感悟的故事。这档由孟非领衔主持,暖心感与治愈力十足的节目也被观众们亲切的称为“综艺版的解忧杂货店”。
以家庭矛盾为话题,难免要反复面对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之事。但《有话非要说》却成功地超越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格局,带领观众直击藏在每一个家庭矛盾背后的观念变迁与人情冷暖,引领观众获得更加细腻的情感领悟。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离不开主持人孟非深厚的功底。凭借自身的幽默与睿智,孟非为节目奠定了轻式吐槽的基调。正是这种幽默,将一切矛盾带入了一个温和的缓冲带,让平等暖心的交流得以实现。而另一方面,解忧家族的强势加入,更为《有话非要说》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人生视角与专业理念,让这档主打暖心的节目不止步于空洞的鸡汤,而是能给烦恼者、观众带来更多深层的思索。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节目对于初心的坚守。谁都知道,激烈的矛盾冲突能够制造看点,但《有话非要说》却没有屈服于惯常的套路,节目一直坚持着“帮助普通人排忧解难,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从中获取治愈的力量” 的初心,不刻意制造看点和话题,只是真诚的倾听烦恼、排忧解难,帮助烦恼者打开心扉,帮助一段段亲情友情爱情弥合裂痕走向和谐,让烦恼者们以及电视机前更广大的观众通过一个个烦恼的成功化解,收获治愈的力量。因为真诚,所以动人,《有话非要说》以真诚的温暖,触发了大批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成了节目的忠实拥趸。
第五期节目中 “女儿爱好多变,工作恋爱无常性”与“我的琴痴女儿”两个案例皆为父母控诉子女,而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由于时代变迁导致的两代人之间强烈的观念差异,也让很多为人父母者与为人子女者都感同身受。而在对这两个案例的调节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见识到《有话非要说》不一般的治愈智慧。在这里没有父为子纲的教条,也没有对年轻一代的刻意讨好,平等的亲情与公允的思考是“解忧”的前提。在面对爱好多变,工作恋爱无常性的女儿时,解忧家族采用了温情式的劝导,只要孩子和父母静下心来平等交流,各自做出改变,烦恼就迎刃而解。
在各档烦恼案例中没有孰是孰非,节目也并非“是非对错的评断场”。在化解“琴痴女儿”的家庭困惑时,女儿提出“婚姻是收获幸福的途径,而非目的”的观点,嘉宾金靖在节目中点出这才是真正的佛系女孩,与其焦虑追求结果,不如从容乐享生活,这份豁达让她获得了不少观众的投票,最终老爸的烦恼以不成立告终。而父亲在交流中逐渐了解到女儿对待生活、爱情的态度,父亲正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接受新鲜的价值观,相信每一个来到现场和观看节目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不洒狗血,不喂鸡汤
是功能服务型暖综最好的样子
“不洒狗血,不喂鸡汤”,《有话非要说》十分清晰地将自身定位为一档功能服务型的,把为烦恼者排忧解惑当作自身唯一神圣的职责。整个节目亲切、真诚的氛围也帮助烦恼者们卸下心防,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将自己的家庭困惑娓娓道来,抛开执念直面问题。而以孟非为代表的解忧家族,在节目中完全以“倾听者”的心态面对烦恼者,用心去聆听,给烦恼者一个真正能一吐胸中块垒的情感宣泄平台。同时,各位解忧家族大咖还充分调动自身的阅历与专业知识,为烦恼者提供真诚的帮助,真正将节目的服务功能发挥到极致。
以收官期节目为例,第一个案例,讲述的是女友沉迷虚拟世界疯狂直播,为攒人气男友刷礼物入不敷出。节目一方面剖析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主要关系集中于情侣关系、偶像与粉丝关系。另一方面是现实与虚拟世界层面,当虚拟和现实挥棒而来,主播女友选择做完美却不真实的自己。当主播沉迷涨粉,逃避现实生活时,让观众不禁怀疑她是否将真实生活与网络直播分不清了?孟非有一句点评说得鞭辟入里:“网络给了我们很多虚幻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否认它的价值。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哪些人才是最在乎我们的人?”这一系列反问,让主播女友对于情侣关系,对于整日沉迷网络直播从中获得满足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和判断,并以镜自鉴。
在循循善诱的开导,和不间断的倾诉与碰撞之中解忧家族抓住了困惑者的“病根”,主播女友敞开心扉并吐露,沉迷直播是因为亲人的离世,网络直播恰好给了她逃避和释放的空间。世界绝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凭借这种直面心灵的温度,节目充分调动起观众们的同理心,让观众对那些平时缺乏足够了解与认同的群体多了一份理解和共鸣。
配套于《有话非要说》生活探讨与价值分享的平台性功能,它的社会服务性也不容小觑。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女儿抱怨爸爸只爱工作不爱自己”,但其背后的心理动因是所有打拼一族普遍面对的 — 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家,这是一个关于工作与家庭之间平衡性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家庭或许能从案例中看到自己家庭或者身边人的影子。而家庭是社会因子的组成,只有更多的家庭能从二者中获得平衡关系,才能让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洞察直击社会热点
见证新时代爱的底色
一个温暖的“倾听者”可以给人一个尽情倾诉的空间,而一个犀利的“洞察者”则能直击问题根源,给出解忧的良方。《有话非要说》不仅希望做一个温暖的“倾听者”,更致力于当好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洞察者”。在每一期结尾孟爷爷都会念出烦恼者的来信,将烦恼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一一搬上台面,这为困惑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维度、更加开放的平台。其次是在收官一期请来了微表情专家洞察烦恼者,通过深入的探讨和极具洞察力的建议,解答了不少烦恼者内心的困惑。节目不是要炖一锅索然无味的鸡汤,而是要用客观的评价洞察困惑者的内心。就像在《解忧杂货店》中提到的“每一个给我寄信问我问题的人,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有答案”。写信诉说只是一道安慰剂,倾听者给出客观的评价,困惑者能够迅速反思,他们希望获得内心的平静。
节目“洞察者”的身份,还体现在对于社会热点与新鲜生活体验的精准洞察上。《有话非要说》所选取的案例,都是在当下极具代表性的。例如收官期提到的“直播成瘾可以到什么程度”“有个爱买买买的女朋友是怎样的体验”等,都能让观众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有话非要说》所选取的每一个案例背后,都站着成千上万有着同样境遇的家庭。看着解忧家族为烦恼者们解除烦恼,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从中获得感悟,引发深层思考,获取更多的智慧与思考视角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烦恼。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节目舍去了强烈冲突的矛盾点,反而以嬉笑平淡的方式将生活遭遇的命题娓娓道来,让每对亲密关系在轻松的吐槽与温暖的交流中显露爱的底色。从“亲爱的别再买了”“闺蜜总拍我丑照,做成表情包到处发”等日常化的情景,到“天真老爸爱收藏,卖房买床垫”等看似夸张,却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的情境,关注“烦恼者” 亲情、友情、爱情中切实存在的微笑裂痕,以犀利的洞察寻找烦恼背后的根源,以温和的方式抚平争吵与矛盾,为烦恼者排忧解难。《有话非要说》里没有让人大跌眼镜的狗血剧情,没有不着边际的鸡汤语录,有的只是由极具代表性的话题引发的深层心灵共鸣,由高质量调解引发的多维度深层思考以及由真诚的服务理念带来的暖心观赏体验。
《有话非要说》不仅仅是社会家庭的实力洞察者,更是新时代“爱的底色”的见证者,正是这种双重角色,让这档节目充满温情又不失力量感。节目的意义,正在于将新时代中国式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揪出,在大众的见证下以温暖的手段将这些极富典型性的矛盾一一弥平。《有话非要说》让观众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别人的思考中汲取营养去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告诉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烦恼者,生活中的所有烦恼都值得真诚面对,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温和的解决。
如果你想在现实中寻找那间“解忧杂货铺”,那么它就静静的伫立在电视荧屏里。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会给你温暖的力量与生活的智慧,和你一起直面烦恼,战胜困惑,找到幸福。
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综艺版解忧杂货店收官,从生活琐碎中感受温暖,获取力量